诺伯特 · 昂格特(Nobert Angert),德国籍,男,1940年9月出生,1968年获得博士学位,加速器专家。由中国科学院推荐。1992-1995年负责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铅离子注入器直线加速器的研制。昂格特博士对华友好,作为德国国家重离子研究中心(GSI)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多年来积极支持发展对华科技合作与交流。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他邀请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上海原子能所等单位的近百名科技人员去德国GSI工作、访问和进修,为中国加速器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国建造重离子加速器及其技术改造和升级工作,帮助解决了许多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罗伯特 · 迪盖特(Robert Degeilh),法国籍,男,1927年4月出生,1955年获博士学位,从1958年起开始PVB树脂和胶片的研制开发工作,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多项技术专利。由天津市科委推荐。迪盖特博士对中国化工行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的帮助下,中国成功在天津建成了年产4000吨的PVB胶片项目,打破了这一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格局。迪盖特博士不仅在PVB理论上有很深的造诣,在工艺上也有独到之处。在他的推动下,中国成功研制出专用型PVA树脂及PVB专用增塑剂,最终实现了这两大主要原材料的国产化。此外,迪盖特博士还为中国在PVB领域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约瑟夫 · 汉密尔顿(Joseph H.Hamilton),美国,男,1932年出生,著名物理学家。由上海市科委推荐。汉密尔顿教授在远离稳定线原子核、原子核高自旋态核结构和裂变过程等前沿领域的合作研究中取得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成果。20世纪70年代起,他就一直同中国核物理学界保持合作,是率先协助中国核科学界打开国际合作之门,对中国核科学基础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之一。汉密尔顿教授发起和组织了多项国际学术会议,对提高我国核科学基础研究的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多年来,他邀请并与之合作的中国科学家达49人,他在中国年轻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曹韵贞(Yunzhen Cao),美国籍,女,1941年出生,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中期,她在纽约大学医学中心艾滋病病毒研究室工作期间,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尿液存在特异性抗体的发现,曾轰动世界。几年后,她转到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参与了“鸡尾酒疗法”系列研究,该研究被誉为艾滋病防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98年7月,曹韵贞教授出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所属的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临床病毒学研究室主任。她为我国防治艾滋病的科学研究、临床治疗、技术队伍培训、国际合作等众多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她促成中美两国防治艾滋病高层专家互访,积极为我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争取到资金和药物支持;她在我国HIV感染的重点城市设立治疗点,使我国HIV/AIDS规范化治疗从无到有,形成体系;她积极提倡预防,首先在我国开展了HIV-1母婴传播的预防和阻断,并在利用中药治疗艾滋病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平野敏右(Toshisuke Hirano),日本籍,男,1939年出生,曾任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主席,是国际火灾与燃烧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学者。平野敏右教授1976年至1994年任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在促进“中国科大——日本东大”合作项目,促进我国与日、英、美、俄、澳等国在火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他通过讲学、合作研究、人员互访、资助等方式,系统向我国科研人员介绍国际火灾科学和安全工程的现状、成果、学术思想和发展方向,在我国建设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创建火灾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先后为我国培训科技人才120多人,组织200多名日本学者到中国交流合作,推动了我国火灾科学、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